根据《规划》,我市将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五大林业产业体系;将实施重点区域生态林、景观廊道、城郊森林、重要河流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林业生态工程;将建立林产品网上商城,实现林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
据估算,提升工程总投资131.6亿元。规划任务完成后,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50%,每年新增生态和经济效益总价值超过196亿元,森林蓄积量达到3605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年均增加10%以上。
总体布局:立体建设绿色洛阳
根据自然区域特征、林业建设现状以及城乡绿化特点,我市按照“三区三化”“三带三层”“五城一环”“多点多廊”的总体布局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了规划。
“三区三化”:“三区”是指南部西南部山区、中部黄土丘陵区和东北部平原川区。“三化”是指南部西南部山区森林化、中部黄土丘陵区大绿化和东北部平原川区园林化。
“三带三层”:“三带”是指规划建设沿黄河生态涵养带、沿洛河生态涵养带和沿伊河生态涵养带。“三层”是指在各涵养带区域内分别形成河滩湿地水鸟竞翔、两侧堤岸道路绿色长廊、沿线山坡青山滴翠三个不同层次的立体生态景观格局。
“五城一环”:按照我市城镇化发展格局,在市区与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偃师五个节点城区之间的环形区域内,实施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构建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景观化、乡村田园化的城市近郊区域绿化新格局。
“多点多廊”: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县城、节点镇、社区为点,以全市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水系等廊道为线,全面提升廊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水平。
生态工程:市级工程建设总规模295万亩
《规划》明确,我市将大力实施16项国家、省、市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其中,生态廊道网络工程要求,黄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100米以上树木。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要求,外侧生态防护林带20米以上,内部道路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乔木,乔灌比例超过75%,社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0%。
市级重点生态工程包括重点区域生态林建设工程、景观廊道建设工程、城郊森林提升工程、重要河流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总规模295万亩。其中,造林更新68.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5.8万亩,景观廊道建设任务7.3万亩,城郊森林建设任务8.3万亩,湿地保护任务37万亩。
产业体系:“五管齐下”增实效
《规划》提出,我市将着重构建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五大林业产业体系。
特色经济林:新发展特色经济林60万亩,其中,新发展核桃40万亩、新发展其他特色经济林20万亩。到2017年年底,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280万亩,其中,核桃面积100万亩。
花卉苗木: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基地20万亩,每年规划建成5个1000亩以上的高档花卉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新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园30个。
林下种植养殖: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177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8家,培育龙头企业20家。
林产品加工:主要在南部山区和环市区范围内发展,规划期内形成年木材家具加工能力人造板24万立方米、编织加工6万套、家具15万套以上;形成年果品贮藏加工25万吨,年森林药材加工2万吨,年森林食品加工1000吨;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林产加工企业5家,资产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家。
森林旅游:我市要将汝阳县大虎岭省级森林公园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新建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1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总数达到20个,总经营面积达到55万亩,年均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
生态文化: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规划》提出,我市要大力加强森林动植物标本馆、湿地生态教育展览馆、生态文化公园等生态文化设施建设。
《规划》强调,要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在生态旅游区内建立山水画写生基地、摄影基地和野外生存拓展体验基地;依托市区及周边城郊森林公园,开展走进自然、体验森林活动;鼓励和扶持伊河、洛河森林漂流、滑草等体验活动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认养活动;建设市、县、乡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和“三八林”“青年林”等纪念林基地。
科技服务:建设林产品网上商城
《规划》要求,我市将加强对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5年内全市推广林木新品种30个,推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20个。
《规划》结合我市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提出加强核桃育苗、嫁接、果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争在5年内培训100名县级技术员、1000名乡(镇)技术骨干、10000名技术明白人。
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将建立统一的林权交易网和林产品网上商城,实现林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
(文件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以最终印发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