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城市的智慧与良心 我国市政给排水行业任重而道远
一场暴雨,让北京多处路段积水,暴露出严重的内涝问题,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其他各省市相继采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据报道,从2007年至2012年,广州预计共投入109.5亿元用于建设包括花城大道东延长线工程(谭村至科韵路)、黄埔疏港道路网络工程、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洲头咀隧道系统项目。至201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5.3亿元。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众多相关专业人士也纷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排涝系统为什么一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国家能否加大排涝建设投入,重视地下民生工程建设?
城市“地下”建设跟不上“地上”速度
专家认为,虽然目前一些城市暴雨强度过大,远超防涝标准是造成城市内涝的客观原因,但是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一些城市在地下工程建设方面确实重视不够,排水系统的标准不高,投入不大,和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比如,不少地方现有排爱康保利水管网和设施没有足够的应急容量,管网管材陈旧老化,淤堵和浸漏严重。
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刘延恺认为,城市积水主要是城市化过快,城市规划不周所致。当前城市建设规划普遍重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等功能设施,往往忽视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改造,城区面积迅速扩张,人口向城市集中,同时,硬化面积大量覆盖了透水地面,雨水没法儿下渗,只能往低处汇流。应该要给雨水留出足够“渗入地下”的地盘;地下要给雨洪水建造充裕的“存储和滞留”空间。
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地下排水工程也特别重视,东京圈排水系统可以说是这类工程的典范。除了每百年来一次的大地震以外,对东京影响最大的就是台风与大雨带来的洪水。东京圈排水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宛若一座地下宫殿,对防洪泄洪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理性回归,重视市政排水建设是必然
城市排水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生态工程。一座城市的排水泄洪能力,要看这座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河流分布以及气候条件,还要看下水管道多宽、多密。这种种因素,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排水泄洪“原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意味着对当地生态的破坏,而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正是对生态的再造与补偿。因此,对于城市排水系统,应当从生态的、全局的角度看待。
理性的回归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现在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加快“地下”工程的建设是必然也是必须。在上海世博会上,城市排洪是城市最佳时间去的一个主题,一些先进的排水理念和方法都已慢慢被接受、吸收,并逐步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今年各大城市的严重内涝事件会促使政府在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市政给排水配套设施及城市管网建设的投资力度。
机遇常伴风险 精英荟萃共商发展大计
近十年,我国管道管材行业在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环保的塑料管道管材发展势头最猛,大有逐渐替代传统管道管材之势。而伴随塑料管道的高速发展而来的,是塑料管道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给排水行业该如何突破瓶颈,取得新的发展?有行家认为,提高科技水平、增强产品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竞争,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在这种形势背景下,“2013第三届中国国际给排水及市政管道管材展”将于2013年5月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行,旨在进一步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科技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据透露,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工程协会,市政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交通系统、公路系统、航空系统、水利、电力系统等主管部门,各类市政工程公司,设计院、规划院等业界精英将出席本次展会,合力推动中国给排水行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