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守被业内称为“钢贸大王”。公开资料显示,肖家守现任上海松江钢材市场、苏州长三角钢材市场、宁夏新日恒力、上海新日股权投资等公司的董事长。其中,上海松江钢材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钢材市场之一,肖家守所代表的钢贸福建帮更是掌控了华东钢材流通市场的半壁江山。“钢贸大王”资产被查封必将对钢贸行业带来较大震动和影响。然而,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端。
上海法院讯息显示,多家银行诉肖家守等的金融借款纠纷案已达到11笔之多,排期从2月10日到3月。起诉银行主要为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及工商银行的相关上海支行或分行。
而对于整个钢贸行业来说,也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自2012年起,银行向钢贸商起诉追偿贷款的官司骤然增多。据媒体报道,2013年4月,一个月内上海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案件开庭;2013年8月,上海一个月内开庭的钢贸金融纠纷案高达302起。去年以来,在上海几乎每周都有钢贸商被诉的案件开庭,很多名震一时的钢材市场老板资产清零。
原因还得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在四万亿计划实施的前几年,钢贸商从银行贷款可谓“轻而易举”。像肖家守这样的“钢贸大王”在银行获得贷款更加容易。2011年后危机开始暴露,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银行也开始警觉起来。特别是监管部门对钢贸企业的风险提示密集出台,上海银监会曾经多次对上海商业银行提示钢贸企业风险,要求银行停止新贷款,抓紧收回到期老贷款,对风险贷款尽快实行保全措施等。银行开始逐步收紧贷款,部分中小钢贸商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
最为可怕的是,在钢贸企业资金宽松时期,这些企业并不满足于做钢贸主业赚钱,而是将部分资金投向包括房地产、高利贷、期货等市场,仅华东地区的钢贸贷款余额一度接近2000亿元。这部分贷款已经形成风险。大批钢贸商在2012年陷入流动性危机,跑路、自杀等恶性事件屡屡曝出。随之而来的是银行起诉、法院判决和执行等程序,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再一次演绎了:企业经营火爆、顺风顺水之时,多家银行一窝蜂追着给其贷款,而不顾及其是否有真实需求。而企业遇到困难,经营出现问题时,众多银行又一窝蜂上门催收贷款,甚至把其告到法院,动用司法力量查封、冻结程序强制收贷,把企业逼向死角。最终企业资不抵债、破产倒闭,银行贷款也难以清收、形成坏账,出现两败俱伤的结局。
笔者最为担心的是,从“钢贸大王”资产被查封显露出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危机正在引爆贷款金融风险。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元;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钢企数据,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为3.0189万亿,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两项加在一起共计3万多亿元的钢铁行业贷款风险已经显露出来。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至今仍然没有消化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化解钢铁行业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
目前,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加剧,一旦传染到中国内地,极有可能全面引爆包括钢铁行业的贷款风险危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说,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癌症”。经济增长速度上不去,还得靠投资,而投资上来后,又导致更多的产能过剩,这是体制的纠结。体制纠结背后正在酝酿金融风险,体制纠结破解不了,金融风险就像地雷一样,随时都有被踩爆的危险。
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导致的贷款风险,治本之策是彻底进行经济转型,而这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现在能够做的是,决策层、监管层以及企业、银行应该共同努力,有控制、有掌控地让这个风险逐步爆发,最大程度减轻对整个经济金融的冲击。现在看来,这个代价不付出不可了,这个学费不交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