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竟平:南水北调成在“三先三后”
只有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这“三先”,才有“调水、通水、用水”这“三后”的最大效益。南水北调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
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了,是不是可以松劲了?实际上,通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管好用好“南水”,担子依然不轻。可以说,“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三先三后”能不能落实到位,直接关系今后南水北调的成败。
节水是基础。基础不牢,谈何成功?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国家耗资数千亿元,几十万移民无私奉献,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如果受水区不节水,用水肆意挥霍,需求无度增长,不仅是对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对历史、对人民也是无法交代的。
也有人说,“南水北调后北方就不差水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黄淮海流域极度缺水,即便调来长江水,受水区人均水资源量仅能增加100多立方米,距国际贫水线还有相当大差距。如果不节水,不仅缺水问题解决不了,甚至会陷入大调水、大浪费、再调水、再浪费的恶性循环,这样的调水还有什么意义?
治污是前提。前提不保,全盘无靠。我们今天面对的水污染问题,是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逐步解决的问题,注定是长期、艰巨的。虽然经过10多年攻坚,南水北调干线水质达标了,但治污没有完成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还会产生新污染、新问题,稍有不慎,一旦水质出问题,调来了污水,我们跟谁都没法交代。
环保是目标。生态不改善,调水效益谈不上。华北平原长期超采地下水,人类活动远远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造成河流干涸、地面沉降等严重水生态危机。如果“南水”调来了,地下水超采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依然持续恶化,能说调水成功吗?
就南水北调而言,不仅要补当前水缺口,还要满足未来水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生态欠债,让地下水休养生息。因此,只有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这“三先”,才有“调水、通水、用水”这“三后”的最大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水北调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
落实“三先三后”,根本上就是转变粗放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水护水的体制机制,以用水方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统筹协调,把外调水、本地水、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把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用最严格的制度守护水安全底线。坚持节水优先,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坚持标本兼治,既加强水生态保护,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与生态的双赢。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构建起“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新水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日前在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