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扼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坐中联六(省),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
“一带一路”使甘肃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沿线各国开展多边合作带来了重要契机,更为甘肃这样的内陆欠发达省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
2600万陇原儿女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主导下,积极行动,合力推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投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构建立体开放格局让黄金段动起来
甘肃是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
“一带一路”给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构建了向西开放新格局。后队变前队,甘肃从过去相对落后的后方,变成了向西方开放的前沿。
面对机遇,甘肃及时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确立战略定位:向西开放的纵深支撑和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经贸物流合作的区域中心、产业集聚和合作示范基地、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
蓝图已就,甘肃着力提升内生增长动力,让黄金段“动”起来。省委、省政府规划实施了“13685”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一大构想”,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平台”,实施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等“六大工程”,强化兰白城市圈、酒嘉城市圈等“八大节点”,努力实现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等“五大目标”。
王三运提出:既要谋又要干,先谋而后动,谋要谋深,干要干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甘肃省各市州、各部门围绕“谋定而动、创新驱动、互惠互动”的思想共识,明确了扩大互惠互动、扩大外贸规模、扩大项目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的目标,从而构建立体化对外开放新格局。
目前,甘肃已经在白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了商务代表处,建立了特色商品贸易中心,按照“先易后难,贸易先行”的原则,促进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2014年,14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商务参赞和商会代表在丝路重镇敦煌参加了“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甘肃国际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二十届兰洽会期间,3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聚首“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今年第二十一届“兰洽会”,白俄罗斯将作为主宾国,组成60人的政府和企业考察团对甘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探讨合作。
提升开放平台层级让黄金段活起来
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上首个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目前,已引进39家全球、中国、民营500强知名企业,有龙头产业项目200多个。建设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开通了天马号、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新区的辐射能力。
随着兰州新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综合屏障综合试验区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甘肃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同时,甘肃也被确定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在新能源、有色冶金、特色农产品和旱作农业等领域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甘肃愿与各国开展务实合作,互补发展。
今年5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白俄罗斯,甘肃作为西部唯一省份随团出访。期间,甘肃省政府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白俄罗斯贸易部分别签署相关合作协议。金川镍都实业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在中白工业园建设PVC管材管件生产项目等5个重点合作协议和投资项目签约。
去年12月份,李克强总理出访哈萨克斯坦。兰州瑞达进出口贸易公司了解到当地市场需求,在“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签约投资470万美元,在阿拉木图市建设24600吨果蔬保鲜库项目。该项目对构建甘肃省农产品境外营销网络、扩大国际市场销售,满足当地产品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近两年来,甘肃省编制了《甘肃省出口商品汇编》,以中英文、中俄文两种形式扩大对外宣传。与沿线国家商协会签署9项合作协议,编写了《中亚五国经贸咨询报告》。
目前,甘肃正积极争取将“兰洽会”升格为“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丝绸之路基金在兰州新区设立办事处,争取中亚西亚国家在兰州设立领事机构,使其成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新型平台。
优化结构拓展市场让黄金段强起来
长期以来,甘肃省面临着一种挑战,货物过省流动,价值增值有限。如何打破“通道经济”的局限,这可以在黄金段的建设中找出答案——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指出,扩大向西开放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积极“走出去、引起来”,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甘肃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拉动、项目推进、企业主体”的工作思路,培育壮大省内外经贸队伍、扩大投资和消费规模,在向西开放的战略推进中,倒逼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甘肃拥有全国惟一由国家政策扶持的循环经济试验项目,兰州石化、长庆油田、酒泉钢铁、金川、白银有色等大批骨干企业正在脱胎换骨。
在国际上,甘肃与中西亚的资源及生产要素形成了互补互惠的配置体系,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类资源,甘肃每年从中西亚国家进口铜精矿、球团矿、铁精矿、铬铁达千万吨。白银公司与哈萨克矿业集团合资建设30万吨铜冶炼项目,纳入了两国总理见证签约的44个中哈合作项目清单。
这些矿产在为甘肃产业提供原料支撑的同时,也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商品出口,加强了合作基础,实现了共赢。2014年,甘肃与中西亚国家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多个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目前,甘肃正推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正在建设以兰州新区为核心,建设面向中西亚、中东欧市场的石油钻采设备出口基地;以河西地区为重点,建设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出口基地,与沿线国家对接互动,提升产业层级,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除了出口基地,甘肃以节点城市为支撑,发挥产业园区、经贸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平台作用,集聚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新“源头”。
同时,甘肃积极搭建外经贸融资平台,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2014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中小外贸企业银行专项贷款风险准备金,投放贷款9700万元;支持全省159家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办理保单融资12.5亿元;协调进出口银行为全省19家外经贸企业提供信贷59亿元,累计贷款余额156亿元。
2014年,甘肃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西亚、中东欧等国家实现进出口18.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8% 提高到23%。2015年,力争与中西亚和中东欧贸易额的比重再提高15个百分点。
甘肃支持外经贸企业通过设立、并购等方式建立海外销售网点,支持甘肃外贸协会和骨干企业在境外设立商务代表处。目前,甘肃在中西亚、中东欧等国家设立了114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实际对外直接投资达32.26亿美元。
通过系列谋划,扎实推进,甘肃实现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今年前5个月,全省共实施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3109个,到位资金1878.48亿元,同比增长7.45%。
视野打开,豁然开朗。甘肃给中国,给世界描绘了“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一幅愿景。
——甘肃准备用3—5年时间,夯实基础,打开局面,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实现向中亚西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0%以上,直接投资、开展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与中西亚国家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
——甘肃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开放合作机制,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正常投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
——甘肃准备到本世纪中叶,“五通”目标全面实现,与中西亚及欧洲国家产业合作全面深化,贸易规模大幅提升,人文交流畅通便捷,发展环境趋于改善,甘肃将真正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文化合作大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