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顾宜,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苯并恶嗪树脂及聚酰亚胺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材料学科组组长和《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热固性树脂》、《化工新型材料》、《玻璃钢/复合材料》等四个学术期刊编委。
1985 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0至1993 年,赴美国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和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访问进修。
1994 年晋升教授,1996 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3 至 2001 年任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材料学院院长。
成就及荣誉
1998 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 年获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管理干部”称号;
2000年和2004 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06 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2年、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专利奖二等奖、中国知识产权局第十届专利奖优秀奖
个人事迹
在教育教学方面, 顾宜教授积极参与教学和教改活动,努力完成各类教学任务,在课程建设、人材培养、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先后讲授三门本科生专业必修课(《高分子材料导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0 多人。
主编了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和主讲的该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主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版)》和《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两本教材均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已出版发行。
为研究生讲授三门课程(《热稳定性聚合物》、《芳杂环聚合物结构与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培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1 人、获硕士学位42人,正指导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0人。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了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性规范》,主持编写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 顾宜教授努力创新,追求卓越,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他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42 项。 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 34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项、面上项目 9 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 2 项、“十五” 863 课题 1 项、博士点基金 2项、省部级项目 9 项。
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180篇,SCI、EI收录100篇次,在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 70 余篇, 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部省级奖4项,5个成果工业化应用。
顾宜教授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负责完成的 “粒状苯并恶嗪中间体的合成及应用”项目 2002 年获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成都联达合成材料厂建成粒状多苯并 恶嗪中间体1000L 釜生产线一条,共生产粒状多苯并恶嗪中间体2000吨,创产值约 3000万元;在成都铁路局新都车辆配件修制厂制造 4 - 2W 低摩火车合成闸瓦约 7000 万块,创产值约 2亿元。
顾宜教授负责完成的“开环聚合酚醛树脂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项目,2002 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用开环聚合新型酚醛树脂制备的 155 级和 180 级两种新型耐高温玻璃布层压板,在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形成规模。分别作为电机和变压器绝缘材料、真空泵旋片各种机器零部件获得广泛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5 年,顾宜教授完成的一项“可用于 RTM 成型的低粘度苯并恶嗪树脂合成”专有技术出口转让给美国一家公司(四川大学首例技术出口项目)。接着,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可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改性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获2007年高等学校专利奖二等奖和中国知识产权局第十届专利奖优秀奖。